¡ VA PUES !

Thursday, June 29, 2006


我在和兩個西班牙室友住在一塊時,他們親手烹調的馬鈴薯餅,再加上省時健康的蔬菜湯,常常就是我們豐盛的晚餐。後來當我搬到Managua Bolonia區後,口饞時就信步走到TICA公車站旁的巷子裡的SASA餐廳點這道做起來還挺費時又會弄得油膩膩的東西,由於料理中油使用的量非常多,所以儘管相當美味可口,我也是偶爾才吃個一次,現在想起來以前在台灣TAPAS BAR 打工時德國老闆做的餅又乾又扁實在不太道地啊!

以下附上做馬鈴薯餅的食譜,想要招待客人或是冰箱裡只剩馬鈴薯
和蛋時就可以做出這道西班牙小菜囉!



1、馬鈴薯削平並清洗(以一個人一棵大馬鈴薯的量計算),切成不要太大的薄片。必須以足夠
的油來煎這些薄片,這是在做馬鈴薯餅中相當重要的一點,如此一來才會夠軟而不會太生太
硬。所以要用小火然在並加蓋十分鐘。

2、在一個大一點的容易(譬如沙拉盤)攪拌蛋汁(每人一顆),加鹽調味。

3、當馬鈴薯變軟後,再將油瀝乾。然後與攪拌過後的蛋汁好好地拌勻,之後靜置5分鐘。

4、在蛋汁與馬鈴薯的混合物靜置的同時,把一個中型的洋蔥切小段狀,然後用一點油炒個5到十
分鐘,之後加入蛋汁和薄片的混合物中。

5、在一個有一點深度的鍋子加入兩匙的油,倒入混合物,然後以中火煎。

6、在兩三分鐘後,將馬鈴薯餅翻面,(如果在空中翻面很不容易的話,用另一個盤子,不是那
麼高雅,但比較保險)如果在翻面前加入一點油的話會比較方便容易,否則很容易黏鍋。當
馬鈴薯餅兩面都煎好時就可以大快朵頤啦!

Monday, June 26, 2006


2006年拉丁美洲新的政治版圖

從去年底開始拉丁美洲12個國家接連而致的總統,阿根廷Néstor Kirchner、烏拉圭Tabaré Vázquez、智利Michelle Bachelet以及玻利維亞的Evo Morales的這些左派政黨候選人的大選勝利,使得拉美的政治版圖整個翻新。

分析家除了關心仍為大選的國家,左派勢力的是否趁勢追擊贏得大選,使得這個區域更加左傾之外,也在研究觀察這批左派國家的路線是否一致,除此之外美國、歐洲以及中國又如何對於這個改變有什麼回應。

目前的左派路線中,以進步、革新與對自由市場開放的路線,最具代表性的有巴西與智利,另一個由委內瑞拉、玻利維亞領軍的則強調加強國家控制、社會保護。

秘魯的Ollanta Humala,以及墨西哥的López Obrador支持度逐漸攀升,在即將到來的大選中,是否為拉美的左派政治版圖在下一城令人關心。

而尼加拉瓜在11月5日也即將進行總統與議會大選,任期五年,目前的總統Enrique Bolaños看起來越來越受孤立,在率領一個反貪污的的運動後,他的前輩及前盟友Arnoldo Alemán因舞弊營私被判刑。他自己的政黨自由黨卻連成一氣反對他,並結合他們的對手桑定黨員,這次選舉被視為結束這個最近幾年來統治尼加拉瓜政治的協定。桑定前線的主席Daniel Ortega,在1990年選舉失利桑定政權結束十年統治後,等待這次大選重回執政舞台。目前尼國選情仍未明朗,主因是還沒有任何一個確定參選的候選人正式表態,但主要以前任總統Daniel Ortega(桑定前線,左傾)、Eduardo Montenegro(自由黨以及其他團體部分)以及Henry Lewites(桑定黨,革新運動,左傾)幾人為主。如果Ortega贏得此次大選的話,將會強化美洲左派的氣勢。

也因此台灣對於這個中美洲最堅定的盟友大選的選情極度重視,選情結果將有可能影響到兩國邦交,五年前的總統大選選情曾一度令台灣駐尼外交人員相當緊張,可想而知現在有多少準備動作與交際應酬在MANAGUA摩拳擦掌、費盡心力在安排了!

Tuesday, June 20, 2006

這幾天我陸續看了幾本拉丁美洲作家的小說,我曾經在三年前出發時到圖書館找尋一些有關我即將到訪之地的資料,從大航海時期的殖民史到拉美文學幾本稀疏的中文譯本,但出發在即,心情相當焦慮不安,並沒有真正看完什麼。現在儘管已經離開那塊聯繫著兩塊大陸的肚臍後,再回頭看好像有點過晚,但是這時候看裡頭說到的文化情境卻又都深深瞭解而倍感親切。也許現在看才是時候,但又或許如果我當初先看,想像著再親身對照,也許會讓我在異境更加聰慧靈敏,不至於迷失或渾沌不覺吧!

不過當我看到遠流出版社『新心靈』系列,『百年心魂』中詹志宏這名有名的媒體人寫的專文介紹後,我確信我在此時看這本書的確是比較好的,起碼當他在序言說Gioconda Belli在其小說中選定的場景其實是指『宏都拉斯』時,我知道是天大而可笑的錯誤,『宏都拉斯』是國家名,不是首都名字,再者,一個在桑定政權裡的文壇之星,還擔任許多政府角色的尼加拉瓜女作家,怎麼可能去寫他鄰國的故事?一個可以眺望湖及火山的城市,除了熟悉的馬拿瓜以外還有可能是什麼呢?當我意外發現這本書的作者是尼加拉瓜人時,我對於台灣竟然有尼國小說的翻譯本感到不可思議,我也從沒想過我曾經閱讀過的同系列書籍,竟隱藏了一本這樣會讓我驚訝的書籍,我捧著她小心翼翼,充滿期待的讀起每一個文字,卻在一開始的序言,就讓我感到出版社的草率與無知,不過能在回國後,偶然發現這本書依舊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瑕不掩瑜,我還是相當珍惜地把它看完了。

除此之外,我在隔天也完了Paulo Coelho的『我坐在琵卓河畔』,也看完伊莎貝拉 阿言德『伊娃 露娜的故事』,每一本都讓我愛不釋手,只能透過這樣記錄的方式,把我激動的心情標記下來,但是原諒我疲憊的雙眼,以及超載過度的頭腦,暫時還無法把我內心的感受寫出來,只能先來這裡留下點痕跡,以證明這幾天與這些有趣的靈魂與作者一起度過。